top of page

中醫是基層民眾最前線的醫療防護及健康守護者

作家相片: 蔡佳玲醫師蔡佳玲醫師

已更新:2023年10月25日


醫病關係:中醫是基層民眾最前線的健康守護者
醫病關係:中醫是基層民眾最前線的健康守護者

中醫不只調身體 還可以處理急症防疫緩解


  中醫的角色不僅在調理身體,還在處理急症和防疫方面扮演著重要的角色。儘管大多數人對中醫的認識主要集中在調理身體方面,但實際上,中醫在處理急症和重症方面也有豐富的經驗和機會。

  在中醫的領域,除了慢性體質的調理外,我們也能夠幫助處理一些急性疼痛的問題,比如頭痛、感冒、咳嗽等。在診所中,我們經常遇到內科、婦科和傷科相關的問題,症狀通常都可以提供緩解。當然,像所有醫學領域一樣,中醫也有一些無法解決的問題,但中醫無疑地,仍然為患者提供了更多選擇和幫助。

  很多人在感冒時都會問一個問題:“感冒看中醫有用嗎?”事實上,中醫可以提供針對感冒的治療和緩解方法,幫助患者更快地康復。不僅如此,中醫還關懷基層生活,積極參與防疫工作,致力於守護民眾的健康。很多人在感冒時通常會選擇用咳嗽藥、感冒藥甚至消炎止痛藥物來緩解症狀,認為這樣就能快速康復。然而,我經常告訴我的患者,雖然急性症狀因此獲得緩解,但往往有許多人存在著後遺症,如持續的乾咳、心悸、睡眠困擾和鼻涕倒流等問題仍然存在。所以,我總是建議患者,如果能在症狀的初期一感到不對勁,比如感覺喉嚨癢癢或頭暈等不適感,建議讓中醫把把脈、看看舌診,適時提供治療。我相信在感冒初期用中藥來治療,可以維持免疫力與身體氣血的平衡,改善症狀並且縮短病程。


中醫藥可以守護免疫力、早期治療,有助於疾病的處理


  我要強調的是,在病症發作之前的預防是非常重要的。舉例來說,最近感冒病毒流行。我們在診間也接觸了許多感冒的患者們,其中有幾位病患不停咳嗽,果不其然,一天下來,我和我的助理都感到不適,喉嚨癢癢的。我們通常會對這些警訊非常敏感,當一開始感到不適時,會馬上自己開處方服藥,往往半小時後,這種不適的症狀很快就消失了。當然,我們都知道基本的防護措施,像消毒、多補充水份...等等,都應該做到。但如果在身體出現一點點異常的初期,我們能夠立刻察覺並採取措施,通常一天內就能夠擊退威脅。所以,從去年嚴重的疫情一直到今年,各種病毒在肆虐,我們必須時刻保護自己,所以,我再次強調提前預防和使用中藥治療的重要性。

  當喉嚨痛或其他不適症狀初現時,就應當迅速採取行動,不要等到病情惡化再來治就來不及了。許多人習慣了等到症狀嚴重才求醫,但此時醫生也只能緩解症狀,無法預防或抵抗病毒。特別是對於小孩子,他們在托育環境和幼兒園最容易受到傳染。我們曾經見過許多小朋友發燒身倦,病毒不斷傳播,持續惡化。常常門診爆滿,許多小朋友都生病,嚴重時幼兒園也陸續停課。我們甚至聽說有托兒所的工作人員都輪流休假,因為一旦有一個人生病,整個中心都陷入困境。我的孩子稍微有一點不適,我會馬上採取措施,可能是吃藥、泡澡、喝水或者按摩穴道,幫助緩解初期症狀。幸運的是,她至今都沒有錯過課程,一直都維持很好的免疫力,我認為這是中醫的優勢,在平時日常生活中,提供即時初期症狀的處理和幫助。

  事實上,我常在演講時常教育大家:「 小病不可忽視!」有些人確診後體機能持續惡化,甚至八九個月後仍然存在著嗅覺和味覺異常等後遺症,年輕人也受影響,如果不即時處理,時間就會拖得太長。如果有在服用中藥或進行調理,通常一兩個月就能恢復症狀改善生活品質!


成為患者生命中的長久陪伴,建立深厚的情感關係


  記得我剛進入臨床時認識了一位阿嬤,她初診時是坐著輪椅來,經過治療,現在已經能夠自己行走了。每週都在女兒陪伴下前來就醫,每次見面就像見到自己的阿嬤一樣。她現在已經八十多歲了。從我還是單身,到結婚,再到生小孩,她一直關心著我。甚至在我孩子出生,她不僅包了紅包,還從她的多年藏寶箱中翻出了她產後親手縫製的孩童背巾,那是特殊花紋的小背巾,並不華麗但非常實用。我發現它有一個非常出色的特點,那就是小孩不會感到悶熱。儘管它輕巧,但它卻能夠很好地包裹嬰兒。阿嬤告訴我,她在年輕時曾經用這個背巾,一邊照顧小孩,一邊工作,甚至一邊煮飯,我可以想像那畫面實在令人感動。那份珍貴經歷已經超過兩代了,那是她親手為孩子縫製的背巾。這真是太感人了,當我收到時,那份溫暖握在手上還會微微發抖呢!

  我認為華人對中醫的依賴,除了治療理論的背景外,也牽涉到了情感和信任的一部分。在這過程中,除了開藥、開處方之外,我們同時也在了解一個人以及她的人生故事。這就是我對身為醫生的使命。我們不僅是治療者,更是陪伴者,有時候我們也成為患者生命中最深刻的情感支持者。


以速效為主的男性病患對比以漸進療程為主的女性患者


  許多媽媽、職業婦女還有一般女性,對於求診中醫感到司空見慣,然而,在我的門診中,也經常看到中年的男性,那些屬於勞工階層的辛苦工作者,他們扛著生活重擔的辛苦,或許他們並非完全屬於勞工階層,但卻同樣面對著生活的艱辛。這群人往往在就醫時呈現較為嚴重且複雜的病情,往往需要我們付出更多的努力,而且不是兩三天就能讓他們康復。

  我記得有一次門診來了一位阿伯,我把了脈後跟他說:「阿伯!你必須趕緊去醫院檢查,你的血壓已經嚴重超標了!」,果然一量之下,血壓超過200。隔天又見他來,他說中午正在家門口搬貨,突然間鼻子流了一個多小時鼻血仍止不住,他站在水溝旁邊,他說他開始感到有些頭暈,鄰居看到趕快將他送醫急診。沒想到他回家休息沒多久又回來找我,我建議他回診西醫服藥,先將身體狀況穩定下來才好,之後他才乖乖地吃藥,定時就醫,健康狀態也逐漸改善下來。

天氣處於極端或不穩定的狀態時,患有慢性病的患者要更加注意心血管的問題;或者身體水分流失過快、水分補充不夠,也會增加身體負擔,血壓一旦急速升高,便容易流鼻血。惡性腫瘤、凝血異常也都可能造成流鼻血。除了流鼻血,若身上常有瘀青,就要懷疑有凝血功能異常的潛在問題,都建議要進一步檢查才好。

就中醫的角度來說,工作壓力大,情緒起伏,導致肝陽上亢,當血壓飆升,容易出現肝風內動,鼓動氣血走竄,造成微血管破裂。此外,許多婦女朋友在更年期後,常會出現腎經虧損的高血壓,也容易出現頭暈、心悸、注意力不集中、記憶力不好等,都要多加注意,一定要從飲食、睡眠、壓力等改善。這樣的案例我見得真的很多。巧合的是,幾天後又有一位阿伯也是因為流鼻血來求診,當時正好是季節交替之際,從事勞力的工作者,很容易遇到這些突發的身體狀況,例如:中暑、突然中風,或者一些急症的情況。身為基層醫療的工作者,我很樂意為這些需要關心的民眾們提供服務,並傳達相關的健康理念。

  還有一些舊觀念影響很多人,例如許多阿伯、阿姨會習慣吃那些感冒糖漿、藥水…等當作飲料飲用視為保健品,每天喝三罐也不在少數,他們已經習慣了,但卻不知道這樣的劑量已經嚴重超標,對肝腎造成嚴重傷害,這種情況真的很常見。有些患者總是力求快速療效,他們總會想:「這點小病小痛不算什麼!忍一忍就得了」沒想到他們工作忙碌,總忍著一點小病小痛,告訴自己多喝口水、睡一覺就會好,等到積累成大病,就會被家人或另一半“架”來就醫,病情的治療往往就需要更費時費力些了!




#醫者仁心#中醫治療#醫病關係#基層服務的健康守護者#中醫是家庭醫師#中醫可以預防兼急救

Comentarios


bottom of page